一、用复杂的单词
许多考生苦背单词数月后,自感学有所成,英文水平有量跃,因此作文用词不难不用,以博考官注意,期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奇效。譬如说,有个学生曾经写过 “superfluous”一词,这种词我称之为“震灾词”,因为百年难遇。其实,单词不求难易,只求贴切。举例说,“fire”可谓简单,许多学生不屑一用,但是BBC新闻上非常常见,可以说布莱尔首相的新提案正在”under fire”,也就是被指责,被攻击的意思。
BBC新闻的记者一般都是文学佼佼者,词汇量深不可测,因此,他们用“fire”一词,不代表他们词汇量不够,而是在于“fire”在这种语言情形下并无他选。另外一个例子是“cut”,所有国外的知名经济报道每天都在用这个单词,在价格上或者经费上的“cut”,表示说削减,很多学生用“decrease”,托福常见的 “diminish”,乃至GRE常见的“dwindle”,都难以表达“cut”干脆利落,毫不留情的感觉。
用复杂的单词有两大弱点:
1,极其容易拼写错误,这会激怒TOEFL考官;
2,用得不够恰当:有的单词在字典里翻译得并不准确,一旦使用,只会让人啼笑皆非。国内各校都有宣传部,很多人翻译成“propaganda department”,外教百思不得其解,因为“propaganda”常用作贬义,只有战争期间的宣传,才用“propaganda”,实难以堂堂高校宣传等而视之。
二、 用复杂的句子结构
许多考生考前苦心筹备二十来个句型,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不一而足,然后在考场上千方百计、转弯抹角地把句型列阵式地套上去,等待考官的最后检阅。窃以为考官既然知道我的句型背诵炉火纯青,应该会给我一个六分。然而,作文考试不是语法考试,更不是背诵考试,而是考察语言应用的考试。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水道渠成,浑然天成,而并非生搬硬套,无中生有。我在考前提醒学生写作要限制时间,有两个用意:一,考试是限时考试,这一点不言而喻;二,避免学生费心思去炮制“优美”的句子,往往弄巧成拙,影响文章的流畅和观感。
读者看到这一步,会问如何文字使用才可以到随心所欲,出口成章的地步。方法很简单,每天在BBC报道上摘录句子五个,反复背诵。中国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文学习的道理也在其中。背一个月的句子,考场上就可以一气呵成,考生又何乐而不为?
三、要不要抄袭范文
很多学生问过我如何迅速提高写作能力,我说一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实,任何英文学习(广泛地说,任何的语言学习)都需要模仿,也就是“抄袭”。英文从简单的抄起,直抄到深奥的。只有不断地模仿,“抄袭”,才可以熟能生巧,在考场上写出灵活多变的句子来,而照抄书上的作文无甚用处,会被扣分。这种推断非常荒谬,原因有三: 首先,很多所谓的权威书籍并非权威,里面的八分范文并非八分。我曾拿过国内一本“赫赫有名”的书给国外的老师看。他们看后纷纷摇头,说不知所云。这种文章尚且可以蒙骗语言经验尚浅的学生,却不可以蒙骗考官。学生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过是背一篇不及格的文章而已。再说,目前中国人写的文章极少有考官愿意多看一眼的,更别说会够到被人珍藏的级别。
其次,即使范文够上了级别,学生是不是完全背下来了,背得恰当与否又是不得而知。有的学生背了片言只语,然后融合自己写的一堆病句错句,分数不理想就开始怀疑考官是否打击模仿范文的考生。又或者,考生死记硬背,看到题目类似就誉写上去,而没有考虑到题目修改所带来的变化(本书会具体解释),试问一篇文不对题的文章如何得六分? 再者,重申一句,语言都是模仿而来,包括考官本人的英文知识也是日积月累地模仿而来。对一件事情的描述其实大同小异,因此如果描述得当,文字上有雷同并不奇怪。考官不会期待着你对一件事物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叙述;反之,他只会接受外国人所遵循的一种普通的,常见的叙述方法。换言之,如果你的描写接近英文的一般模式,你就会得高分。再简单一点说,你抄得越象,越容易得高分。永远记住一句话:所有的托福考试都是将合格的学生考出来,而不是将不合格的考生考出去。
四. “every coin is two sides”
中国人写文章喜欢旁征博引,拾人牙慧而示自己学识渊博,博览群书。这弊端显而易见,就是自暴其短。譬如说中国学生百用不爽的“every coin is two sides”,这一点不可怕,可怕的是马上加上一句 “including positive side and negative side”。每个硬币固然有两面,然而为什么偏有一面是负面,一面是正面?硬币是钱,钱总是好的,怎会有一面好,一面不好?我问了外国朋友,这种说法是有,但是本意是说要一分为二看问题,也就是强调两种看法,而不是事物的优缺点。从这一个教训中国考生应该知道,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想当然地乱用外国的俗语。
无所不能辩的新托福写作技巧
解决了上一个问题之后,学生仍然可能会有思路阻塞的现象。这是极其正常的。例如,在比较A和B的时候,说了一段支持A之后发现,再想不到支持A的例子,也先不到反对B的例子,反而想到几个支持A的例子,甚至是支持B的例子。通常如果有A+或者B-,文章的布局是比较直接和简单的。但问题就是只有 A-和B+的时候。如何继续支持A?
选择继续支持A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因为前面基调已定无法修改,亦可能所有论点比较一下,没有任何一方有压倒性优势,支持A支持B都会遇到上述问题,即直接可用的论点不足。亦可能是作者主观上就是想支持A即便例子一下想不全。
其解决方案无非有二。其一是开阔学生思路。确保他们能想到足够多的分论点以供使用。这点可以通过万能理由,破题方法,段落展开等等手段来达到。但我们仍需要从其它角度再提供备选方案。方案二就是,如何变废为宝,如何黑白颠倒。换言之,批评你可否不说你的缺点,而改为抨击你的优点?支持我是否可以不说我的优点,而转为反驳我的劣势?这样理论上,无论你想到的论点是A+, A-,B+,B-, 我们都可以用它们来支持任意一个观点。这个原则我叫做“好坏正反说”,或者叫“有利原则”,即一切评价取决于评价者所站立场。
例如课上的一个例子是比较小说和电影,你更喜欢哪个。直接思维的结果是,我觉得小说有好处是比较方便,有一本书哪里都可以看。电影的优点是在家里看比较舒服,而且特效丰富比较精彩直观。传统上,我只能写支持电影,中间写两段。但如果我偏偏喜欢小说。或者写了一段小说方便后才发现没得写了。这个时候如何保住作文分数?甚至写出一篇好文章?颠倒黑白即可。例如,有人说看电影舒服,可是那有啥好的?往家里一坐也不动缓,垃圾食品吃着,碳酸饮料喝着。不健康非常不好。另外有人说特效丰富好。好啥好?一点想象空间都没有了,我就不喜欢那个女演员为什么让她来演小说里面的女一号?毁了我所有期望。我就觉得地下精灵世界是那样的,为啥你拍出来这么不靠谱?你这不是强加给我我不喜欢的东西么?没想象力的人才喜欢看电影。如法炮制,我们最终发现,相当论点是啥完全没关系,我们可以把它们变化一下,用来支持任何我们想支持的观点。
要注重有细节的例子在独立写作中
托福写作一向是中国学生比较头疼的一个部分,考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写出来的句子不是错误连篇就是空无一物,完全是中文作文的翻译版。而事实上,写作属于输出型考试,没有大量的输入,是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输出的。参加托福考试的很多高中生或者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恰恰缺乏的就是大量的高质量的英语输入。
托福独立写作评分标准在论证上提出了三点要求:1、 要有说理;2、 要有例子;3 、要有细节。这三条标准当中,中国学生最不缺的就是第一条。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写作训练的考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充满了说理性的语句,并且都表达着同一个意思,缺少例子和细节,显得十分苍白无力。而一个接受了一段时间托福写作训练的学生往往会在论证当中使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无奈这类例子大多为假设,泛泛而谈,语言空洞,很难有说服力。事实上,当我们在阅读地道的英美人的文章时,我们就会发现,英美人的文章中是充满了细节的,而这才是中国学生在进行论证时最缺乏的。
细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细化,主要体现在用词的准确性上,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加上特别训练才能达到的。二是例子的细化,体现在描述的细致性上,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刻意加上一些人名地名,显得描写细致以外,还需要学生多看原味英语,细细体味。
例如《新概念3》的第44课speed and comfort中描述坐火车的无聊时就运用了很多细节:Train compartments soon get cramped and stuffy.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take your mind off the journey. Reading is only a partial solution, for the monotonous rhythm of the wheels clicking on the rails soon lulls you to sleep. During the day, sleep comes in snatches. At night, when you really wish to go to sleep, you rarely manage to do so.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get a sleeper, you spend half the night staring at the small blue light in the ceiling or fumbling to find your ticket for inspection. Inevitably you arrive at your destination almost exhausted.
在这段当中,几乎没有纯粹的说理,而是一直在描述一个我们感同身受的场景,细节颇多,让人一看就很有认同感。这样一种细节的堆砌无疑是很多说服力的,点滴之间,便让人信服。
托福的官方指南(official guide)里也凸显了细节的重要性。P264中给出的范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篇文章的作者讲了一个情侣间不相互信任的故事,讲得很完整,前因后果都交待清楚。而这篇文章只有一个分论点,只举了一个例子,遣词造句都很平庸,但是成绩不低,关键点就在于此文对细节的描写很到位。
因此我们的学生在进行托福独立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对于be more specific这一标准的把握。很多时候,细致的例子能够弥补遣词造句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