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单词的背诵会陷入一个迷思,我通常称之为“誊写模式”,“誊写模式”就是把不认识的单词写在一个笔记本上,然后跟自己说课后或者抽时间看。
单纯的抄单词如果能让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过目不忘,那我鼓励所有人去抄写字典,然而事与愿违。如果“誊写模式”可以经受得住时间长久的考验,大家在背单词的时候就不会有一种“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感觉了。
我总是问学生几个问题,请问大家背单词的感觉如何呢?面对庞大的词汇分类以及专有名词,你快乐吗?背了会用吗?会写吗?一路走来,孩子你累吗?固然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必然追逐己见,对于失败的慰藉总朝向自己曾经信念的执着,可是为什么对于词汇记忆,学生总是一次次的跌倒放弃,而又一次次的选择卷土重来呢?
米卢的到来,为中国足球带来世界杯的冲刺,于是一个概念便被引中国,叫“快乐足球”,那词汇的记忆,同样,能不能引进快乐的概念呢?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基本不愿意直接讲单词,也不鼓励学生去抄单词,我一直希望和鼓励学生摆脱“誊写模式”的迷思,我总认为中文和英语固然南辕北辙,但却殊途同归,语言必然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单词都是有规律的,有文化的,汉语如是,英语亦然。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现代的《新华字典》,在基于不到两百个部首里面,我们建立了庞大的汉字体系,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我们却学的游刃有余。我在国外lifelong learning center教中文的时候,发现老外学习汉语的难度不在汉字,而在语境和变异,比如,中国队大败美国队,是中国队胜。中国队大胜美国队,还是中国队胜。那么反过来看,英语没有汉语那样复杂的变化语境,追根溯源,英语的偏旁部首有多少呢?大约需要1500个,相比汉字不到200个部首,英语的偏旁部首是汉字的7.5倍,而且经常出现一字根多义的现象,再加上语源不全都是起源于拉丁文,还有中古英语,古斯坎迪纳维亚语等等,英语单词,似乎就成了一座不可跨越的鸿沟了。
那究竟有没有方法攻克难关呢?必然是有的,在这里,我把英语字根和品牌含义联系在一起,供大家参考,希望在托福词汇的记忆上对大家有所帮助,所谓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