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 平方千米,人口为118.3万。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跨伏尔塔瓦河布两岸。面积496平方千米。人口约121万。地形波状起伏,最低点海拔190米,最高点海拔380米。气候为典型的中部大陆型。7月平均气温19.5℃, 1月-0.5℃。年降水量约500毫米。
气候
布拉格中文网(http://www.360bulage.com/)介绍,布拉格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潮湿。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全年平均气温7.9度。
优越的地理位置
布拉格位于欧洲中部,距离柏林,维也纳等其他国家的主要城市较近。与大部分周边国家边境的距离一般为100-200公里。
布拉格的来历
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开始建设城市时,建筑师来到这里勘察,他遇见一个老人,正在锯木做门槛,做得异常认真、仔细,建筑师深受感动,城市建成之后,便命名为布拉格(Prague,来自德语,意为“门槛”)。
引国家历史
新石器时代,布拉格即布拉格历史中心
有人类居住。数千年来,布拉格所在伏尔塔瓦河段为南北欧之间商路上的要津。最古老的居民点始于 9世纪下半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时期在布拉格建都。把历代国王建造的城堡和宫殿联在一起 ,被称为布拉格堡,并在老城区以南兴建新城区,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17世纪中叶,被外族占领,经济衰退。18世纪,中欧局势稳定,经济又获发展。1845年通铁路,19世纪90年代出现电车。1918年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城市职能扩展,工业发展迅速。1920年将周围郊区合并,形成大布拉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占领。1945年5月5日获得解放,进行重建,同时为保护和恢复历史名胜进行了规划。全市分为10个行政区。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各自独立。布拉格为捷克首都。
城市历史
布拉格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这里就是捷克王国的政治中心。从公元13世纪成为捷克王朝的第一座王城算起,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从13世纪到15世纪是中欧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依山傍水,古迹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达2000多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老城区每一条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找见13世纪以来的各种形式的建筑物,如始建于1344年的著名圣维特教堂,建于1357年的伏尔塔瓦河上的圣像林立、艺术价值无比的查理大石桥,建于1348年的中欧最古老的高等学府查理大学以及金碧辉煌的布拉格宫和历史悠久的民族剧院等。老城区的一些偏僻宁静的街巷迄今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模样,街道用石块铺成,街灯是古老的煤气灯式,
许多房屋带有宗教色彩的壁画。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老城区的许多街道已经显得过于狭窄,只准许汽车和电车单行通过。 老城中心的老城广场已经存在900多年了,是群众集会的场所。广场上的老市政厅,建于1338年,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广场南面有名的卡罗利努姆宫,它是查理大学最古老的建筑物。卡罗利努姆宫附近有著名的伯利恒教堂。火药门楼,是老城13座城门中的仅存者。广场上有一座建于1410年的钟楼,尽管钟楼的外墙墙皮因年代久远已部分剥落,但它却以精美别致的自鸣钟而闻名于世。凡是到布拉格的游人,总要前往老城广场观赏这座古老的钟楼,路经钟楼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停下来校对自己的手表。每到整点,钟上的窗门便自动打开,钟声齐鸣,12个圣像如走马灯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现,向人们鞠躬。这个复杂而又奇妙的自鸣钟,是15世纪中期由一位钳工用锤子、钳子、锉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时准确,成为人们观赏的一件珍品。 新城区是繁华的商业区,这里有著名的瓦茨拉夫广场、德沃夏克博物馆等。另外,还有保存着中世纪风貌的小城区,这里有许多以巴罗克式风格为主的宫殿式建筑。城区大多是弯曲狭小的街道,这里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17世纪至18世纪的圣尼古拉斯教堂,被称为布拉格巴罗克式宗教建筑的典范。
更多捷克留学资讯,请登录:http://www.360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