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状况分析:机会比薪水更重要

  日前,有报道称,很多“海归”在选择就业时的起薪已基本与本土高校毕业生一致。那么,在海外的留学生如何看待和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他们应当在留学期间做好哪些准备?

  工作专业对口难求

  《2013海归就业调查》显示,留学生回国就业,15.6%在金融行业,在科研技术服务行业就业比例为12.9%,在信息软件技术相关领域就业比例为10.2%。总体来说,海归的就业比例在与商科、理工科相关的行业相对较高。另外,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是留学生而“另眼相看”。留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的确不如之前突出,而他们就业的行业性质、所在城市等都更加多元。

  就读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大四学生华心怡表示:“我暂时不准备回国工作,我的专业是流行病学研究,国内做这个事情的多是事业单位,想进去不容易。我想继续做研究,留校当老师吧。”

  华心怡介绍,就她所了解的留学生来看,现阶段国外留学的学生里面以研究生为主,学金融、贸易和管理专业的学生回国人数较多。

  就读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张桐同样感到想找到就业机会并不是那么容易,“在澳大利亚,工作其实并不好找,而且现在中国人越来越多,在哪里其实都竞争激烈。”

  机会比薪水更重要

  事实上,由于很多人对自己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也对未来就业造成了一定困扰。“在去国外留学之前,我们提倡大家做‘留学规划’,包括职业规划、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此外,还包括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践参与。其实,留学生的‘后劲’一般很大,从我们调查的数据看,留学生在进入职场3年之后,平均年薪高过同期的国内学生。留学生在刚进入职场时,一般不会把薪资、福利待遇放第一位考虑,而是更看重未来潜力和发展空间,比如一些学习机会、企业文化等软实力。”顾骏说。

  “我在就业前期会选择能多学到东西的工作,后期会寻求有稳定的发展空间的工作。比如我去英语培训机构教英语,待遇不一定比基金公司差。但就我的专业来说,没有学到更多的东西,而是在‘吃老本’。”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会计和经济专业的蔡藏龙说。

  对于很多留学生就业遭遇的困境,华心怡感到主要是因为大家经验不足及对具体领域了解缺乏,一时半会儿很难给企业创造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就业机会要比短期的薪水高低更重要,大家应该摆正心态。海归在磨合期之后确实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她也提到要多方面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领域。可以咨询专业课教授、就业中心老师及周围的朋友。

  创新和规划显优势

  对于留学生的就业优势,不少留学生表示关键还是看个人。蔡藏龙说:“有的留学生在外是乱花钱,有留学生仍无法流利使用外语,也有的会不分昼夜地钻研一个项目。后者通过留学收获颇丰,会很受大公司青睐。我自己目前是利用假期时间在杭州的一家基金公司实习,算是把自己学到的管理学和投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也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华心怡建议,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将找工作尽早提上日程。

  海外学习期间有无工作经历会很明显地反映在薪酬的差距上,实践经历很重要。“留学生在国内外选择实习的工作要尽量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此外,留学生可以通过当地学校相关的办公室等资源获取实习信息,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忽视国内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要将自己的外语基础打牢,并且把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留学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和规划两方面,最终要将这些转化到职业习惯上。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海归就业状况分析:机会比薪水更重要]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4-08-23 22:06:03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