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逸事

  次数

  法国籍波兰裔科学家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03年物理学奖:发现放射性与钋元素

  1911年化学奖:提炼出镭

  · 美国科学家莱纳斯·鲍林,第一位以唯一获得者身份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54年化学奖:化学键的研究

  1962年和平奖:反对核武在地面测试

  · 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

  1956年物理学奖:发明晶体管

  1972年物理学奖:建立超导BCS理念

  · 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

  1958年化学奖:测定胰岛素分子的结构

  1980年化学奖: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逝世者得奖

  诺贝尔奖原则上仅能授予在世者,但有三次例外。一为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Erik Axel Karlfeldt),二为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达格·哈马舍尔德(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ld),三为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

  最巧合:生日献礼

  2007年10月10日,2007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幸运获奖。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是埃特尔71岁生日。

  最郁闷:等了55年

  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关注,结果劳斯等了55年直到85岁才获奖。

  最年轻:17岁获奖

  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是巴基斯坦人马拉拉·优素福·扎伊。2014年10月10日,因“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与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最年长:88岁圆梦

  迄今,年龄最大的诺贝尔获奖者是美国人雷蒙德·戴维斯,他由于在“探测宇宙中微子”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2年物理学奖,当年他88岁。戴维斯已于2006年去世。

  最集中:居里家族

  居里夫人和丈夫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居里夫人又再次获奖,而20多年后,他们的长女也和丈夫约里奥一起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6]

  世界大学诺贝尔得主

  第一名 英国·剑桥大学 88位

  主要校友有:克伦威尔、牛顿、达尔文、拜伦、弥尔顿、罗素、怀特、凯恩斯、维特根斯坦、霍金、马尔萨斯、卢瑟福、莫里斯;其他诺奖得主Lord Rayleigh(发现氩)、Owen Richardson(创建理查森定律)、James Chadwick(发现中子)、Ernst Chain9(发现青霉素)、Patrick Blackett(核物理和宇宙辐射)、Richard Synge(开发分区色谱)、Frederick Sanger(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Francis Crick(决定DNA结构)、John Hicks(创建均衡理论)、Antony Hewish(发现脉冲星)、Cesar Milstein(发展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等。

  第二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87位

  第三名 美国·哈佛大学82位

  第四名 美国·芝加哥大学81位

  第五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78位

  第六名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69位

  第七名 法国·巴黎大学59位

  第八名 英国·牛津大学57位

  第九名 美国·斯坦福大学50位

  第十名 德国·哥廷根大学45位

  第十一名到第二十名是:

  第十一名是美国康奈尔大学(41位)

  第十二名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37位)、

  第十三名是德国慕尼黑大学(36位)、

  并列第十四名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33位)、

  第十六名是美国耶鲁大学(32位)、

  第十七名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1位)、

  第十八名是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亦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30位)、

  第十九名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29位)、

  第二十名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26位)。

  第二十一名美国洛克菲勒大学(24位)

  第二十二名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24位)、

  第二十三名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23位)、

  第二十四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位)、

  第二十五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8位)、

  第二十六名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15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13位)、

  第二十七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2位)、

  第二十八名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大学(10位)、

  第二十九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0位)、

  第三十名英国爱丁堡大学(10位)等。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诺贝尔奖逸事]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4-10-18 00:45:43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