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99年曼哈顿银行到2000年合并蜕变,摩根大通以4万亿美元资产覆盖60国,化身全能金融巨舰;1935年独立崛起的摩根士丹利,则以37国1200家据点重塑投行边界——同名不同源,双雄百年较量,共同主宰全球经济命脉。
在金融领域,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它们常被分别称为“大摩”和“小摩”。尽管名称相似且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但二者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历史起源
摩根大通的历史可追溯到1799年成立的The Manhattan Company,2000年大通曼哈顿银行与J.P.摩根公司合并,形成如今的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则是1935年从摩根大通的投行部拆分出来独立成为投资银行。
业务领域
摩根大通是综合性银行,业务广泛,涵盖投资银行、金融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个人银行业务等,在全球拥有超6000家分行,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摩根士丹利专注于投资银行、证券、资产管理等领域,在全球37个国家设有超1200家办事处。
组织结构
摩根大通作为跨国金融服务机构,组织结构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多个业务部门。摩根士丹利的组织结构更专注于投资银行业务,下设股票研究部、投资银行部、私人财富管理部等部门。
财务实力
摩根大通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总资产高达4万亿美元,总存款1.5万亿美元。摩根士丹利也是知名金融机构,但财务实力相比摩根大通稍逊一筹。
在中国业务
摩根大通在中国以摩根大通银行为注册名称开展业务,与上海国际信托合资成立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在中国设立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尽管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但它们都是金融领域的巨头,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