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托福听力仿真题的小技巧

  托福听力在托福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考试项,那么如何应对托福英语听力仿真题呢?下面留学360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应对托福听力试题的小技巧,希望大家了解一下.

  近年来,ETS在托福听力方面益发重视试题的仿真性(authenticity),要求在最大的可能模拟真实校园场景,考察真实场景中学生对于教授授课和日常对话的理解能力。基于这种出题原则,为使试题更符合口头交际的实际情况,ETS减少了针对客观事实直接回答的初级交际方式的题量,提出了根据语用原则,包括上下文、言语行文(speech act)、会话含义(conversation implicature)等理论,来设置考点的新的出题方法。这种改变无疑加大了对考生听力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听言外之意的能力。基于语用原则的前提,我们可以把托福听力测试的难度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在托福英语听力测试中,考生普遍反映语速过快,单词量过大,常常听到一半就摸不着头脑,甚至出现从头到尾都听不懂的情况。实际上,除了一些单词基础过于薄弱的考生,大部分人的问题都出在听音辨析上。托福的听力辨音难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辨音(sound recognition), 重音(stress), 略读(contraction)和语调(contour)。例如:

  1. The reason I think this painting is so important is that it stresses the impressionist aspect of Frantzen’s style. (TPO1, L1)

  2. It‘s more of an oval, it’s elliptical. (TPO17, L2)

  3. Um, I know people make utensils out of wood, but utensils out of tree bark? ↗(TPO7,L3)

  首先,第一句中,不少中国考生会把’aspect/’ ?spekt/这个单词读成as’pect / ?s’pekt /。重音与辨音的不准确导致有些考生误把这个词当做生词,影响理解。

  第二句中,elliptical / ??l?pt?k?l/与之前的it’s 发生连读现象,elliptical首字母发音很弱,e被略读,导致不少考生不能理解此处含义。

  第三句也是TPO 7中第三个讲座中重听题的重听内容。通过这句话句尾的上扬语调可知,这是一句疑问句,推出疑问句需要的是一个解答,从而得到了答案,学生说这句话是为了 “To request more explanation from the professor”。

  托福听力试题中的生词难词恐怕是最让考生望而生畏的内容了,词法上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固定词组(set phrase)、习语谚语(proverb)、小品词(particle)、专业词汇(term)几方面。因此应对这一类生词难词,考生们必须对英语词汇方面有一些积累,才能明白说话人的言下之意,选对选项。

  1. You look a little bit taken aback. (TPO18, L4)

  2. Before we get into that though, it’s probably a good thing to back up a bit.(TPO3, L4)

  第一句,很多同学听过take back,却没有听过take aback。这种不太常见的固定词组常常出现在托福听力中,迷惑考生,增加难度。从词义上看,take aback的意思是“使……吃惊,使惊讶”。因此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你看起来有点惊讶。

  所谓的小品词指的是英语中一些形似介词的副词,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它兼具副词特征与介词词性,与不同的动词相连可以形成不同的词义。第二句中back up,up就是一个小品词。可能很多同学都知道它有备份的意思,但是这个词组在托福里一般只考它 “回顾”的释义。托福考试中的词的特殊性也加大了听力测试的难度。

  在托福听力中,讲座占了很大比例。讲座的专业性特点决定了专业词汇的出现。托福中的专业词汇往往让考生退而却步,甚至出现畏难情绪,对听力不再自信。但是,经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我们也找到了一些应对专业词汇的方法。首先,进行听力测试时,ETS会将影响文章理解的专用词汇提示在考试界面,同时会借教授的讲述,在文中进行浅显的解释。其次,托福听力测试的讲座内容主要集中在天文、生物、地理、音乐艺术史、以及人文科学等几方面。其中容易出现专有词汇词的天文、生物、地理的词汇量都是有限的,通过背诵对应的单词表,大家可以很有信心得应对此类生词。

  第一句,表示过去的非真实条件句,主要特点是if + 过去完成时做从句,would have done 做主句。表示的就是如果当时存在在地球上,那多年前也已经衰变了。这是一个对过去的非真实的假设。

  第二句是虚拟语态,主要特点是would/should/could have done sth.。 这句话中would have thought 是对过去的假设,表示本来会这样想。从这个虚拟语态,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种假设,实际并没有发生,因此实际上我不会这样想,所以表述的“树越大,海狸愿意走的越远”是错误的。

  第三、四句都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含义。第三句中not uncommon就等于common, 所以书记员和和尚这样做是很常见的。第四句中,not the least,least最少的,否定词not与之相加,含义不是最少了,而变成的最重要的。所以整句话的含义是有一些强有力的支持去月球探险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月球的年龄。

  要了解说话人的意图,我们必须了解一些语用原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言语行为(speech act)理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每说一句话都在实行三种言语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言外行为,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言外之意”。仅听懂文意是不够的,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句式、语气等等综合判断说话人是疑问、建议、抱怨等等。托福测试的一大出题点就是“言外之意”,尤其是容易出现在重听题、观点组织题与推断题中。

  1. No…, but such crude estimates. (TPO5, L2)

  2. This is the inciting incident. It sets off, the plot of the play. (TPO7, L2)

  这两句都来自重听题的重听内容。第一句中,such crude estimates.听力中教授的语气有一点迟疑,表现了他的不赞同。而这句话本意也是“如此粗略的估计”更加表现了教授的不赞同。第二句中,前文提到了一个术语inciting incident。随后说到重听的这句话, it sets off, the plot of the play。它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开展。这个“它”就是前文的inciting incident。所以这句话是通过解释 “inciting incident”,引发事件,的功能来解释这个词的含义,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托福听力测试是如何展示说话人的言外行为的,也是我们需要最注意的地方。

  总的来说,托福听力测试减少了对细节的考察,加大了对文章逻辑、文本内涵、说话人隐含意义的考察,这无疑加大了我们做听力的难度。但是对这些难度进行的详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托福的出题思路,从而有针对性的展开复习,更加高效的备考。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应对托福听力仿真题的小技巧]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5-12-01 00:24:59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